中创新航财报解读:第二梯队终于要赚钱了?
【摘要】储能行业正在经历一场深水区大战,疯狂扩张的产能与愈演愈烈的亏损相伴而生,储能企业正陷入生死竞速。
这场储能血战之中,位列第二梯队的中创新航却有了要赚钱的迹象。
中创新航2024年财报显示,公司全年营收277.52亿元,年内利润由23年末的4.37亿元增至24年末的8.44亿元,暴涨93.0%。
动力电池业务下滑之下,公司正利用储能业务的大幅扩张来找回“面子”。
然而,亮眼收入的背后,是公司总负债由2023年底的590.43亿元增长至2024年底的744.19亿元,大增26.0%。
“债务”换“利润”的商业策略之下,中创新航的盈利又能坚持多久呢?
以下是正文:
01储能行业的冰火两重天
储能行业正上演着一场冰与火之歌。
国家能源局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7376万瓦/1.68亿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约2.3小时,装机规模较2023年底增长130%。
在总体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同质化竞争与激烈的价格战让“卷”成为了储能行业的竞技主题。
25年3月28日,新风光5MWh直流侧和工商储261kWh直流侧公开招标公示显示,中标候选人直流侧招标平均报价低至0.39元/Wh。
贴近成本线竞标甚至“亏本抢单”对储能企业而言似乎已经成为家常便饭。
从政策端来看,2025年2月9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136号文中提到,对于6月1号后新增新能源项目入市,取消强制配储。
这意味着储能项目容量租赁收益消失,各厂商收益率可能进一步下滑,下半年新增储能装机的走向还是未知数。
行业已陷入一场没有退路的生死竞速,与此同时,储能企业的排位也在不断更新。
宁德时代仍然稳坐“铁王座”,但比亚迪“千年老二”的位置却被亿纬锂能超越,且亿纬锂能自24年一季度以来一直位列行列第二,领先优势显著。
与此同时,中创新航悄悄地从2023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量的第十名,跃居到2024年的第五名,成为第二梯队的主力军。
图源:InfoLink
技术迭代与商业模式的双重比拼下,2025年,TOP10企业的内部竞争依旧激烈。
02打赢利润突围战,还要过负债关
那么,在新能源行业加速洗牌的2025年,企业要如何在守住基本盘的同时,寻找新的增长极?
3月27日,中创新航发布的2024年报或为此问题提供了一份参考答案。
截止2024年12月31日,中创新航全年营业收入277.52亿元,同比增长2.8%;年内利润8.44亿元人民币,同比暴增93.0%;毛利同样来到44.1亿元,较上年增长了25.6%。
这在追求极致低价的储能行业可谓是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中创新航正凭借储能业务找回在动力电池领域丢掉的“面子”。
从产品角度来看,中创新航的收入来源主要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产品两大领域。
2024年,公司动力电池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2.1%至195.51亿元,而储能系统产品及其他业务以82.01亿元营收、72.4%增速成为驱动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引擎。
中创新航储能业务的暴增,离不开与“五大六小”的深度绑定。
公司已经与国家电投、中核汇能、中国能建、三峡新能源、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国家能源集团、华润集团等"五大六小"电力集团合作,多个储能电站项目实现投运并网。
阳光电源同样是中创新航的“好大哥”。
24年7月,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签约7.8GWh的储能项目,而该项目的储能电芯全部由中创新航提供;同年11月,中创新航再次与阳光电源合作,签署了欧洲最大的储能项目,容量达4.4GWh。
这两大订单合计规模就高达12.2GWh。
从全球市场布局来看,中国大陆仍然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地。
对于出海,中创新航的主流产品已经进入美国UL、欧洲CE、日本JIS认证体系,储能户外柜产品适配欧美日市场标准。
公司的葡萄牙项目已于2024年成功获批并纳入葡萄牙国家利益项目(PIN),预计2025年Q1启动建设;同时,成立泰国基地,在东盟地区实施产业布局。
根据中创新航的规划,2025年公司总产能将超500GWh,到2030年,总产能要突破更高数量级。
然而,产能扩建之下,高负债压力正逐渐凸显。
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中创新航总负债由590.4亿元增加到744.19亿元,增长26.0%;流动负债增长23.8%、非流动负债增长29.8%,债务压力显著。
这种用“负债”换“利润”的方法,在此时处于周期低谷的储能行业中风险突出,厦门基地、成都二期等扩产项目的投入,可能会进一步推高财务杠杆。
利润亮眼的背后,中创新航财务负担的隐患仍不可忽视。
03专利博弈,宁王与中航谁胜谁败
储能行业正经历从"产能竞赛"到"技术淘汰赛"的转型。
2024年,中创新航新发布了392Ah储能电芯,既可与现有5MWh集装箱产线全兼容,也可覆盖6.25MWh集装箱。
此外,公司也加入了大电芯的竞争行列。
公司发布新一代“至久”系列600Ah+储能大电芯,能量密度达到440Wh/L,实现20尺标准集装箱容量6.8MWh以上。
然而,对比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公司在全固态电池与钠离子电池等前沿领域仍存代际差距。
差距之外,宁德时代和中创新航的“专利战”一直备受业内关注。
2025年1月3日晚间,中创新航发布公告称,宁德时代就二次电池的顶盖组件和二次电池ZL202210514746.9号发明专利向其提出知识产权侵权索赔,索赔内容包括9000万元经济损失与100万元维权费用。
这已经是由宁德时代主动起诉中创新航的第七件专利。
早在2021年7月,双方就开启了专利“拉扯”,宁德时代当时起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涉及五件专利,索赔金额高达1.88亿元。
而2024年10月中旬,中创新航发布公告,因认为宁德时代和其他公司侵犯其专利技术,公司向湖北和江苏省高院提起四起诉讼,索赔共计10亿元。
这是自宁德时代起诉中创新航专利侵权以来的首次反击,标志着行业从单向压制进入双向制衡阶段。
当前,专利战升级为头部企业间的战略性消耗战,而宁德对中创新航的出击,主因是公司快速的崛起对其造成了一些冲击。
科维网数据显示,2024年1-12月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TOP10的企业分别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新能源、中创新航、SK On、松下、三星SDI、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
而其中,比亚迪的动力电池主要供应自家新能源品牌汽车,LG新能源这一外企在国产替代的浪潮下也对国内厂商威胁较小,那么中创新航则成为了宁德时代的“头号强敌”。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中创新航逐渐顶替宁德时代成为广汽埃安的一级电池供应商;同年,宁德时代的另一大客户小鹏汽车也逐渐将中创新航纳入其供应商名单之中。
与专利战并行的,是2025年更为激烈的市场份额竞争,宁王与中航真正的胜负还未到终局。
04尾声
第二梯队中创新航盈利的背后仍面临高负债的市场隐患,未来,大笔资金投向扩产,究竟是带来更高的增长,还是助推风险?
宁王专利战逐步升级,现有的反攻策略在未来能否继续奏效?中创新航又能抢占多大的市场份额?
这些问题,还需等待中航创新在2025年写出答案。
原文标题 : 中创新航财报解读:第二梯队终于要赚钱了?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