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鹏辉能源2024年财报深度解读:储能赛道激战下,失速与机遇并存

【摘要】近日,鹏辉能源交出了一份“冰火交织”的2024年度财务答卷。

财报显示,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83%至79.61亿元,而归母净利润却骤降685.72%,亏损2.52亿元。

这一反差背后,是储能电芯行业惨烈的价格战、技术迭代的生死竞速,以及全产业链成本压力传导下的集体阵痛。

“不卷则出局”的行业法则下,鹏辉试图以“产品专家”身份突围,加注工商业储能市场。

然而,对手同样凶猛。

2025年一季度,阳光电源、比亚迪等17家企业扎堆推出24款新品,工商业储能柜报价跌破0.5元/Wh,行业洗牌已至深水区。

这是一场耐力与速度的双重考验。

以下为正文:

01

增收不增利的数据透视

近日,鹏辉能源续披露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情况。

财报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61亿元,同比增长14.83%,但归母净利润亏损2.52亿元,同比下降685.72%,扣非净利润亦亏损3.22亿元。

增收不增利,成为鹏辉能源这份2024年答卷最简要的概括,似乎也是最片面的概括。

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全产业链储能市场,没有几家企业能够幸免于产业链上游掀起的低价风暴。

2024年,鹏辉能源毛利率为12.79%,较2023年的16.5%下降3.7个百分点,较2022年亦有所下滑。

一方面,储能电芯行业正经历激烈的价格竞赛,据Wind及InfoLink数据,碳酸锂价格由24年年初的9.69万元/吨降至年末的7.5万元/吨,降幅达23%。

在此基础上,280Ah储能电芯均价亦由24年年初的0.42元/Wh降至年末的0.30元/Wh,降幅高达29%。

另一方面,储能电芯在今年掀起了大容量长时储能的竞速风潮,314Ah容量的电芯似乎成了刚起步的水平,部分储能电芯厂商甚至开启了700Ah+电芯的试水。

由此,想要与市场技术水平实现同步,鹏辉不得不加大技术投入,公司风鹏电芯系列产品已向590Ah和600+Ah跃升。

财报显示,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97亿元,相较于2023年有两千万左右的增长,技术投入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

在长期主义的储能市场上,谁都不能因为上游产业链的波动与技术竞速责备一家企业未能实现有效盈利,毕竟,不卷则意味着出局。

从费用端来看,公司新增公司投入带来的管理费用与利息支出增加带来的财务费用增幅较大,但此部分费用具有短时性,并不代表下一个周期公司的费用状况。

尽管增收不增利是储能电芯企业面临的普遍情况,但鹏辉能源分别同比骤降685.72%和655.91%的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归母净利润,还是过于夸张了。

降本才有增利的机会,而公司的主营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务与主要产品锂离子电池的营业成本增幅均超过营收增幅,成本控制能力仍有待提高。

值得关注的是,鹏辉能源资产减值损失由2023年的2.07亿元上升至2024年的4.12亿元,翻了一倍多。

这既体现了公司在行业环境变动下的审慎财务策略,也侧面映射出鹏辉或对公司扩产下的存货与应收账款转化为实质现金流的信心不足。

当前,行业下游客户的回款周期普遍延长,2024年,公司应收账款也提升4.87%至26亿元,应收账款的增加与压账期叠加,现金流吃紧成为必然。

财报显示,鹏辉能源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金额为-2.44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4.15亿元,同比下降158.87%。

鹏辉并不孤单。

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计提资产减值准备93亿元、亿纬锂能合并计提信用及资产减值准备3.17亿元、欣旺达同步计提信用减值与资产减值合计4.1亿元等等。

2024年头部企业集体开启减值计提潮,行业寒冬之下,比的是企业韧性。

02

各领域业务进展如何

当前,鹏辉能源的身份已经从单一电池供应商,转变为多场景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型,形成覆盖储能、动力电池、消费电子和轻型动力四大领域的产品线。

业务拓展之外,公司正进行大刀阔斧的扩产。

2024年下半年,公司投资83亿元用于储能电芯与系统、半固态电池、锂电池等项目扩产。

其中,乌兰布察储能项目已于2024年9月开工,投资50亿元的10GWh储能电芯及储能系统一期亦将于2025年9月建成投产。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鹏辉能源锂离子电池营收占比突破92.5%,全球储能电芯出货位列第九名。

公司在追求大容量电芯与钠离子电池技术的基础上,加注固态电池与大圆柱全极耳平台、高比能电池技术。

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LTSC铁锂大圆柱(40135)在-20℃低温环境下容量保持率高达91%,循环寿命超2000次。

值得关注的是,储能业务已成为企业的重要增长极。

公司正以“产品专家”的角色切入储能集成领域,现已推出Great One、Great Com、Great E完整的大型储能、工商业储能系统全套解决方案。

其产品覆盖家用储能、大型储能、通信储能与便携式储能四大应用场景。

家用及便携式储能领域,公司已与阳光电源、固德威、三晶、德业股份、正浩、公牛等建立长期关系;大型储能方面,鹏辉合作伙伴包括三峡电能、中节能、天合光能和电工时代。

与此同时,鹏辉为工商业储能开发的“擎天520储能柜”通过结构优化实现能效提升4%、占地面积减少54%,成为工商业储能产品能效标杆。

据悉,该产品完全采用全新工业设计,前开门前维护设计,能做到相同520kWh容量,体积能量密度提升32.5%,通过与汇流柜和EMS方案设计,适配“两充两放”、“一充一放”、“跨变压器场景”等多种工商业储能场景。

过去的一年,公司已推进衢州仙鹤股份 44.72MWh、河南金马能源34.4MWh、郑州明晟 30.96MWh 等工商业储能项目,产品应用至中国、美国、欧洲、东南亚、南美等国家和地区。

然而,工商业储能领域已是群狼环伺。

根据CESA统计,2025年1季度,比亚迪、阳光电源、弘正储能、奇点能源、华致能源、中移能源、东方日升、清安储能、长园能源等17家企业就发布了24款工商业储能柜。

其中,东方日升eFlex 836kWh液冷储能系统成为容量冠军,阳光电源、科陆电子亦发布了超500kWh工商业储能新产品。

阳光电源更是推出工商业侧构网型储能解决方案,开创性地将构网技术延伸至分布式储能领域。

由此可见,鹏辉能源在工商业储能领域的技术突围压力不小。

技术压力之外,长园能源的215kW/418kWh工商业储能柜新品,让工商业储能柜报价来到0.478元/Wh。

在一年近70%的价格降幅下,鹏辉能源又能否承受的起血拼呢?

03

尾声:技术突围与行业洗牌并存

长期而言,储能行业“剩者为王”的逻辑未变,鹏辉能源的财报表现,正是储能行业从野蛮生长向理性竞争过渡的缩影,亦暗示着技术突围与成本控制平衡下的潜在生机。

鹏辉能源若能在技术迭代与成本控制间找到平衡点,或可借工商业储能细分赛道杀出重围,在行业洗牌中占据一席之地。

鹏辉能否在血拼中守住阵地,或许取决于其能否将眼前的“失速”转化为下一程的加速度,在未来实现“技术+成本”双轮驱动。

       原文标题 : 鹏辉能源2024年财报深度解读:储能赛道激战下,失速与机遇并存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