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合康
-
资本 | 跌跌不休的煤炭市场,炼焦煤价格还能回到五年前么?
2025年盛夏的煤炭市场,正经历着近十年来最漫长的寒冬。当山西某大型焦煤矿的矿长看着堆积如山的库存,无奈地将原定增产计划搁置时,他或许在思考一个行业性命题:这个曾支撑中国工业化进程的“黑色黄金”,是否
-
五粮液转卖储能?千亿酒企的“上头”之路
在宜宾高铁南片区,一家名为“合创能源管理”的新公司悄然成立。看似寻常的工商注册信息,却因股东栏闪现的“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持股35%)引发行业震动——这家白酒巨头,正在新能源赛道越走越
储能 2025-07-11 -
政策砸出千亿风口,宁德时代、比亚迪、华为都来了,但真的赚钱吗?
“光储充”驶入黄金时代! ©图源|盐图库 ?文|王璟?编辑|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2025年7月7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
-
欣旺达成立一家新的储能公司
最新企查查信息显示,7月1日,由行业巨头欣旺达实际控股的江西欣圣元循环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法定代表人为秦松鑫。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业务范围重磅覆盖储能产业核心环节:不仅包含电池制造、销售
欣旺达 2025-07-10 -
让百万充电宝深陷召回事件的源头,竟然是它?
“现在充电宝和C4唯一的区别,是你知道C4什么时候会炸。” “有没有大神看一下我的充电宝还能不能用?” “快递拒收、机场不让带上飞机,我是真没招了
-
比亚迪的三次“反常理”豪赌
2024年上半年,比亚迪动力及储能电池累计装机总量约72.555GWh,市场为之高呼的旧史犹在眼前,新的吉尼斯纪录已经诞生。 2025年前6个月,比亚迪动力及储能电池累计装机总量突破134GWh,同比增长85%
比亚迪 2025-07-01 -
稀土供应链的优势,正被中国车企转化为技术优势
导语 供应链优势正在向技术优势转化。 曾几何时,面对崛起的中国汽车产业,海外舆论从车企、正规媒体到个人博主,普遍秉持着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试图片面地将中国新能源汽车
-
豪赌代价逐步显现 董明珠与珠海银隆的爱恨纠葛【资本滩】
股权冻结背后的三重困局。 《投资者网》吴微 近日,格力钛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下成“格力钛”)持有的珠海广通汽车有限公司100%股权(价值18.06亿元)遭遇冻结,在市场上引发了较大关注
-
连续32年销量冠军的南孚,怎么成了“背锅侠”?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温馨提示”:装智能门锁时师傅说:“别用南孚,电压太高会烧坏。” 选购玩具时,销售人员轻描淡写一句:“别用南孚等碱性电池,电压太高,会烧坏玩具
南孚电池 2025-06-25 -
隔墙售电政策破冰:从行业困局到绿电直连的破局之路
在工业集中区,常出现这样的矛盾场景:A企业屋顶光伏板日均发电10万度,除自用外余电只能以0.3元/度卖给电网;而一墙之隔的B企业,却要以0.6元/度的价格从电网采购工业用电。这道"电力高墙"背后,是长期困扰新能源消纳与企业降本的行业困局
-
十年亏损坚守,中国破局全钒液流电池“卡脖子”!全球最大储能电站背后的硬仗
新疆乌什荒漠上,700多个巨型集装箱组成的方阵静卧在戈壁之中。这些由大连企业制造的钒液流电池,构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储能电站,正将不稳定的风光电转化为电网的稳定动力——而支撑这一超级工程的核心材料,曾一片就卖到600美元
-
一代全球储能新贵的滑落!究竟是美国的猛砍补贴,还是价值未曾深耕的裂痕?
是什么让这个宁德系强大出身的,在全球市场上拥有第三大储能电池出货商光环的海辰储能陷入这种巨大的被动呢?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图片来自深蓝财经 在席卷整个
电池 2025-06-23 -
RTE虚标?能量效率如何“吃掉”储能电站的利润
储能电池的能量效率(RTE)决定每度电的价值。内阻、温度、工况如何影响其经济性?本文用数据揭秘RTE与寿命、成本的核心关联。 1. 核心定义 能量效率(RTE) 是指电池在完整充放电循环中,放电输出的能量与充电输入能量的比值,通常以百分比表示
-
新能源政策「攻坚年」:市场化改革 + 技术破局,从业者必须掌握的四大核心变化!
2025新能源政策深度解析:市场化与技术创新双轮驱动下的产业变革 2025年我国新能源政策已形成系统性改革框架,从市场机制到基础设施,从技术创新到数字赋能,构建起精密协同的政策闭环。本文将基于政策文件核心内容,从四大维度解析产业变革逻辑
-
国标强制要求!储能电站为何必须恒功率运行?电网调度的四大底层逻辑
为什么储能电站都采用恒功率充放电?这与电网调度的核心需求密不可分。本文将解析四大关键原因,揭示国家标准背后的设计逻辑。 1. 符合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需求 电力系统中的储能电站主要接受调度
-
伊以冲突下的油价迷局:短期见顶与长期供需重构现
图文 | 躺姐 所有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类似的,经济学的普遍原理告诉我们,什么事情多了,大概率就不值钱了。 战争也是一样。 如果从事后视角看,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自俄乌冲突开始,地缘政治事
-
5天4板!钠电新贵的涨停逻辑
2025年6月17日,在A股市场一片震荡中,华阳新材(600281.SH)以10.03%的涨幅强势封板,单日成交额突破13.9亿元,创下近三年新高。就在前一日,一则公告引发市场躁动:董事长拟斥资2400万元认购公司员工持股计划20%份额,总规模1.2亿元的激励计划剑指核心人才绑定与钠电战略落地
钠电 2025-06-18 -
谁杀死了美国储能巨头?关税大棒与空心化供应链背后的美式困局
近期,美国新泽西破产法院接收了一份特殊的申请文件。美国储能集成巨头Powin正式申请破产重组,负债超3亿美元,员工规模从年初500人骤减至85人。令人错愕的是,就在破产前两周,公司CEO还在新品发布会
储能 2025-06-17 -
毛里求斯1.79亿订单背后:中国储能破解海岛电网的“不可能三角”
6月12日,一纸公告揭开林洋能源的储能出海新篇章。其全资子公司林洋电力服务与中国水利电力对外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成功斩获毛里求斯政府40MW/120MWh电网侧储能项目,中标金额达2498.8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9亿元)
储能 2025-06-13 -
扭亏为盈、冲刺港股的海辰储能,能否凭借专注储能突围?
【摘要】2024年,累计亏损三十多亿元的海辰储能首度实现2.88亿元盈利,并跻身全球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前三,按下港股上市的加速键。 然而,亮眼增速背后,是应收账款高达83.15亿、客户与供应链高度集中的隐忧,以及储能电池价格三年暴跌六成的残酷现实
-
为什么能源企业的AI之路,从知识库开始?
如果说,今年2月份的大模型接入潮是能源企业对AI的集体回应,那么知识库的落地搭建,就是拥抱AI的最热烈回应。 能源行业的巨头们发现:AI的融合应用并非空中楼阁,而是一座需要坚实基座的智慧大厦。
-
储能电芯和动力电芯的区别
在新能源领域,储能电芯和动力电芯是两种关键的电池技术,各自应用于不同的场景并满足特定的需求。以下是对储能电芯和动力电芯的全面对比: 一、应用场景 动力电芯:主要应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等场景,为车辆提供动力
-
跨界豪赌固态电池背后:3亿中试线的资本迷雾
在东京国际二次电池展的聚光灯下,一块银灰色电池被钢针穿透后静置在实验台上——没有烟雾、没有起火,只有冰冷的钢针与完好无损的电池结构形成刺眼对比。这是2025年2月德尔股份在日本展出的固态电池针刺实验场景
储能 2025-06-04 -
ESIE 2025观察:AI如何成为储能解决方案的核心构件?
【摘要】2025年,储能产业正迎来“AI+储能”深度融合的拐点。 在第十三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ESIE 2025)上,以远景能源、海博思创、天合光能为代表的企业,通过AI技术实现了从电池管理、系统调度到电力交易的全链条革新
-
美国储能巨头生死60天:中美新叙事下的全球化溃败
一封提交给俄勒冈州政府的信件,掀开了美国储能行业最危险的底牌。2025年5月29日,美国储能巨头Powin的人力资源副总裁Scott Getman签署了一封致俄勒冈州政府的信函。信中冰冷地写道:“若经营状况无法改善,公司将于7月28日永久关闭,裁减全部250名员工
储能 2025-06-04 -
华致能源:储能新锐的崛起与行业变局
【摘要】成立于2022年的华致能源,凭借创始团队在储能领域的深厚积累,聚焦工商业细分赛道,以全球首款125kW功率段PCS及液冷储能系统等创新产品快速打开市场。 面对阳光电源、奇点能源等企业
-
被炸2年后,美国打起了“北溪-2”的如意算盘
被炸两年后,命运多舛的“北溪-2”再传两条新消息。 一条是,据新华社报道,德国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人5月15日就美国与俄罗斯被曝计划重启波罗的海海底输气管道“北溪-2”表态,称德方不会批准这条管道运营
-
AI+储能:成立仅6年的“无锡黑马”果下科技赴港IPO
作者 |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01 4月28日,来自江苏无锡的储能黑马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果下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相关主板上市
果下科技 2025-05-18 -
峰谷价差缩 31%!江苏储能人的钱袋子要瘪了吗?
江苏的工商业储能从业者最近可能都皱紧了眉头,因为从2025年6月1日起执行的分时电价新政,就像一阵寒风,直接吹到了行业的“腰眼”上。这可不是简单的电价调整,它带来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彻底改变大家赚钱的路子
-
四毛“自杀价”的背后,弘正储能等厂商在诠释怎样的工商业储能血色逻辑?
【摘要】2025年,工商业储能市场正式进入“四毛时代”。 博时新能源、弘正储能等企业接连抛出低于0.5元/Wh的“自杀价”,全行业也陷入“越卖越亏”的商业怪圈
-
-
储能巨头被“ST”的警示:狂飙的新能源何时系上安全带?
近日,一则公告在资本市场的深水区引爆惊雷——储能产业龙头企业长园集团因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变更为“ST长园”。这家坐拥锂电隔膜、正极材料、储能系统三大核心业务,年营收超50亿元的产业巨头,在新能源产业高歌猛进的背景下或将跌落神坛
储能 2025-05-09 -
“宁王”又炸场了!推出首款9MWh储能柜,但真的越大越好吗?
“卷”无止境,9MWh仍未达到极限! ©图源|CATL 文|王璟 编辑|杨倩 来源|储能严究院 2025年5月8日,在慕尼黑举办的2
-
储能接连起火爆炸的巨头,Q1迎来反转
近日,LG新能源发布第一季度6.3万亿韩元营收、3750亿韩元营业利润的财报,这让资本市场看到的不仅是一张扭亏为盈的成绩单,更是一个全球电池巨头的生存能力。一季报有意思的点在于,营收环比下降2.9%的
储能 2025-05-06 -
工商业储能竞争启示录:从储能企业看行业变革的底层逻辑
【摘要】2025年伊始,中国工商业储能市场已呈现“元年即红海”的竞争态势。 尽管市场规模预计达万亿级别,但同质化产品、低价竞争与商业模式不成熟等问题成为行业痛点
-
-
八部门新政后,工商业储能的“生存法则”变了!
2025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取消工商业领域「强制配储」政策,标志着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的关键转折。这一变革为企业释放了两大信号:储能不再是并网的硬性成本负担,而是可以主动创造价值的战略工具
-
南都电源赴港IPO:巨亏与高负债下的豪赌
交通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来源,占全球总排放量的 25%至 30%。在这一部门中,公路运输是最大的排放源,由于严重依赖汽油和柴油等化石燃料,其排放量占近四分之三。海运虽然每吨货物
南都电源 2025-04-24 -
美国可再生能源政策转向:松绑背后的机遇与挑战
美国内政部一纸令下,结束了可再生能源项目长达60天的审批冻结期。 文 / NE-SALON新能荟小编团 过去半年,美国太阳能行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策震荡。从资金冻结到审批暂停,再到部分解禁,特朗普政府的能源政策转向让这个本应快速发展的产业陷入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
-
强制配储时代落幕,政策退潮后的储能进化论
【摘要】2025年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136号文”明确要求,“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