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AI+储能:成立仅6年的“无锡黑马”果下科技赴港IPO

2025-05-18 10:43
预见能源
关注

作者 | 柯阳明

编辑 | 杨锐

排版校对 | 甘惠淇

01

4月28日,来自江苏无锡的储能黑马果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果下科技”)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拟在相关主板上市。

据悉,果下科技成立于2019年1月,从成立到如今准备上市仅用了6年时间

果下科技是国内一家储能系统供应商,专注于研发并向客户、终端用户提供储能系统解决方案及产品,覆盖电力侧、大电网侧、工商业及住宅等多种应用场景,公司秉承“平台+AI驱动”理念,致力于面向可再生能源的综合储能解决方案研发,客户主要遍布在中国市场以及欧洲、非洲等海外市场。

其产品涵盖发电侧、大电网侧、工商业以及住宅等多种应用场景,从果下科技得业务上来看,果下科技主要处于储能行业的中游,对行业内的上下游起到链接以及整合作用。

根据Frost & Sullivan咨询报告显示,2024年按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来计,果下科技位列全球第八大中国储能系统供应商;按全球户用储能出货量计,果下科技位列中国第十大供应商。

从财务数据看,果下科技近年业绩呈爆发式增长。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至2024年,果下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1.42亿元、3.14亿元和10.26亿元人民币,2024年同比增幅高达226.75%。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427.7万元、2814.8万元和4911.9万元,2024年净利同比增长74.5% 

收入的激增主要得益于公司业务结构中智能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板块的强劲增长。2024年该板块收入占比约97.8%,其中大型储能系统收入同比猛增601.9%,住宅储能系统收入也增长了约50% 。

果下科技表示,此次大增源于产能大幅提升和项目交付增加,并通过拓展非洲与欧洲新市场取得更多订单。

此外,从招股说明书中发现果下科技收入来源近年来发生显著变化,2022年果下科技大部分收入来自欧洲市场,占比超过70%;而到2024年,来自中国国内市场的收入已占据近80%份额,欧洲和非洲市场分别约占10%。

这说明,近年来果下科技正在积极开拓本土市场。

另外,果下科技能够短时间内飞速成长,主要是与多数靠规模赛跑的竞争者不同,果下科技强调技术创新带来的竞争壁垒。果下科技自成立以来即将人工智能深度嵌入产品和服务,据相关资料显示,果下科技是业内首家专门为储能行业开发物联网平台的方案提供商,也是首家基于AI技术开发无缝储能工业模型的企业。

其旗下Safe ESS、汉初ESS等智能系统以AI优化算法为核心,能够实现实时能量优化调度、预测性维护和决策分析。这些系统通过实时采集能流数据、预测未来需求,在成本和效率上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储能策略。果下科技的高管多次提到,针对不同用能场景提供AI优化的储能解决方案是其保持差异化优势的“密钥”。

02

并且,果下科技也表示强化AI与数字平台研发也被列为公司下一阶段发展的重点。目前果下科技已与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储能生态链的技术协同与创新,并积极参与行业联盟建设,进一步强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协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果下科技管理层亦曾强调,希望通过募资进一步提升大规模储能产能、扩大国内外市场网络,并加速AI及云平台的持续迭代。

因此,合理推测果下科技未来会计划把上市所得投入到新生产线建设、数字平台升级和研发中心扩建中,以保持技术领先并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在全球供应链日益开放的背景下,果下科技可能利用募资加速拓展海外渠道,复制其在国内市场的成功模式。

不过,在扩张规模的同时,果下科技的盈利能力则有所下滑。2022年至2024年,果下科技的毛利分别为3562万元、8399.8万元和1.55亿元,对应毛利率为25.1%、26.7%和15.1%。

而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市场竞争加剧及原材料价格波动所导致的。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碳酸锂价格大幅下跌,锂离子储能电池产量激增,直接压低了储能系统的市场售价。在成本持续下降且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果下科技的收入增长提速并未完全同步转化为利润增长。

当前全球锂离子电池价格仍处于下行通道,行业内供应持续过剩,若产品端价格进一步下降,果下科技能否保持这样的盈利水平还是一个难题。

另一方面,行业竞争格局严峻,多家大型设备商和创新型企业“各显神通”,用各种方式争夺市场份额,因此果下科技在这场竞争中压力会比往年更大。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全球新能源大潮涌动,储能市场进入高速发展轨道。业界预计到2030年,风光发电配储系统累计装机规模有望增长超过160%,商业储能新增装机年均复合增速将高达71% 。国际能源咨询机构InfoLink也预测,2024年全球新增储能装机规模达175.4吉瓦时(GWh),2025年将增至221.9GWh,同比增长26.5%。

此外,伴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推出,无数储能企业如同春笋一样冒出来。但企业数量带来的产能增长速度超过了储能市场本身增长速度,许多企业也就在近两年陷入了剧烈竞争当中,为了保持市场份额,不少企业甚至不断降低产品价格从而增加销量

故许多企业陷入了现金流紧缺,以及希望打开海外市场从而减少竞争的情况。而能够同时满足这两个需求的地方,那就是赴港上市。

据上海证券报记者指出,今年以来已有20余家新能源企业启动赴港上市,其中既包括已在A股上市的行业巨头,也不乏许多储能新秀。

前不久也赴港上市的储能龙头——南都电源就是典型的例子。4月23日南都电源宣布赴港上市,还宣称本次上市的核心目的是聚焦海外市场的深度布局、国际业务版图的拓展以及境外运营资金的补充,与上文分析的不谋而合。

据南都电源最新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营业收入为79.84亿元,同比减少45.56%;净利润-14.97亿元,同比减少4260.62%。并且亏损还在继续,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1.39亿元,同比减少61.81%,净利润为-2.66亿元,同比减少422.47%。

因此赴港上市恐怕是南都电源现如今的救命稻草。

       原文标题 : AI+储能:成立仅6年的“无锡黑马”果下科技赴港IPO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