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武俊伟:储能电池的SOC/SOH预测助力储能新发展

21年以来,随着“3060”目标的提出,一系列新能源利好政策的落实,储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1月17日,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维科网储能承办的“OFweek 2022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暨储能行业年度颁奖典礼”在深圳成功举办。

此次高峰论坛线上超万名观众+线下5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充分探讨了储能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武俊伟发表了《储能电池的SOC/SOH预测》的精彩演讲。

图: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副教授武俊伟

碳中和催生储能发展

武俊伟首先对21年以来,碳中和背景下,国家能源局、地方能源局等机构推出的新能源政策进行了一些介绍。

2020年9月22日习总书记发表讲话——“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十四五”发展目标里,国家能源局锚定了新能源发展目标:2030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25%,风电光伏装机达12亿千瓦以上。

21年12月,国家能源局正式将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等新型储能纳入并网主体管理;22年1月,发改能源推出完善支持储能应用的电价政策;22年6月,发改办运行提出,新型储能可作为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

武俊伟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电力系统的发展,以及相关行业政策的落实,为储能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储能技术+盈利方式一览

武俊伟表示,储能技术主要分为三大类,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和熔盐储热。

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新型储能市场增速最快,计装机规模5729.7MW,同比增长75%。

武俊伟着重介绍了新型储能中的电化学储能系统及其成本构成,以及电化学储能中的锂离子电池和钠硫电池。

电化学储能系统由集装箱、电池、储能变流器(PCS)、BMS、温控系统和消防系统等组成。其中,成本构成方面,电池是储能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成本占比60%;其次是储能逆变器,占比20%,EMS(能量管理系统)成本占比10%,BMS(电池管理系统)成本占比5%,其他为5%。

电化学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钠硫电池和液流电池等。锂离子电池实际上是一个锂离子浓差电池,正负电极由两种不同的锂离子嵌入化合物构成,是电池中比能量最高的实用型电池。

钠硫电池的阳极由液态的硫组成,阴极由液态的钠组成,中间隔有陶瓷材料的贝塔铝管。电池的运行温度需保持在300℃以上,以使电极处于熔融状态。由于它使用了金属钠,又运行在高温下,所以存在一定的风险。

随后,武俊伟还进一步介绍了当前储能的两种盈利方式。

第一,用户侧基于两部制电价进行用户电力的需量管理。储能系统通过实时监测关口功率,结合申报需量,在功率超出申报需量后,及时控制储能放电,降低最大需量。

第二,电网侧基于分时电价的削峰填谷。储能系统在电价低谷时从电网充电,在电价高峰时向电网放电。

电池SOC&SOH预测的策略

锂电池从设计出来,一直到二次利用,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SEI膜生长,电解液消耗,正负极体积发生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析锂,电解液分解,粘结剂失效的结果。

武俊伟用图像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如何根据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健康状态(SOH),实现不同场景应用的原理。当最大可用充放电容量达到标称容量的80%时,需要更换电池。用于估计SOH的广泛使用的参数是电池老化期间的最大可用充电/放电容量和电池的内阻。

电池性能衰减可以通过搭建数学模型进行描述,不过这一建模过程较为复杂,需要操作者具备物理化学知识,同时收集相关的实验数据,才能保证模拟精度。

武俊伟介绍了三种模型预测方法。

第一,物理模型,这一模型可不需要或只要少量实验数据,构建等效电路、经验退化、电化学模型,缺点是不能描述动态过程。

第二,融合模型,这一模型需要大量实验数据,包括物理+数据驱动,数据+数据驱动,模型精度高、通用性强。

第三,数据驱动模型,这是一种纯数据驱动人工智能、统计模型、深度学习的模型,其精度取决于数据量及内容。

不过,通过种种模型预测,动力电池的寿命预测依然面临不确定性、建模复杂、鲁棒性差等困境。

对于未来储能系统的BMS研究需求,武俊伟认为主要有六个方向:要建立物理意义与ECM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单个电池、电池组、串并联系统;多指标联合估计,要求简化计算;克服噪声干扰,实时估计;减少所需的训练数据集;集成所有电池状态来确定电池安全性,以防止危险故障。

储能电池安全方向

武俊伟指出,2011年起至2021年间,据不完全统计,世界范围内与锂电池安全性有关的储能电站事故有33起,电池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电池安全事故演化过程为:电解质分解后产生可燃气体,随后电解质燃烧,引起电池鼓胀、壳体破裂,最后气体释放,引发燃爆。

武俊伟表示,电池安全事故产生的三个原理分别是热诱因、热失效和热蔓延,事故的诱发因素则有四种。

第一,电池本体的制造瑕疵和使用老化。

第二,外部刺激源如外部短路、热冲击和电冲击。

第三,高温低温、水分粉尘等运行环境。

第四,BMS、PCS等管理系统问题。

如何提升电池的安全性需要上下游共同努力,最终目标是实现本征安全的单电池和电池组。

最后,武俊伟指出,氢气储能也是当前的热点方向。当前氢储能面临着四大挑战,分别是成本较高、氢气来源不足、加氢站覆盖率过低和需要具备高储氢容量成本的储氢材料。这些问题,需要氢储能领域同仁共同攻关克服。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