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补上中国光伏产业的最后一块短板?
“碳中和”的全球共识下,光伏已经成为最“热门”的赛道,甚至有机构预测,光伏行业的市场空间有望在未来十年迎来十倍上涨。
尤其随着技术成熟,光伏的度电成本已经从十年前的2.47元/度下降至0.37元/度,降幅高达85%,全面进入光伏“平价时代”。
实际上,光伏行业的飞速发展与中国对于光伏产业的重视密不可分,目前整个光伏产业链产品的核心产能几乎都来自于中国:硅片占全球97%的产量、硅料占全球75%的产量、组件占全球71%的产量、逆变器占全球60%的产量。
中国企业决定着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方向,如果没有中国企业的努力,那么人类一定不可能如此快的进入光伏“平价时代”。
然而,尽管中国企业掌握着光伏产业链的主动,但在光伏胶膜原材料这一环节却只能依靠海外进口,短时间内依然无法完成全面自主替代。
这就好像中国光伏产业的阿喀琉斯之踵,一旦遭遇“卡脖子”断供,那么可能直接影响全球光伏产业的格局。
鉴于此,中国光伏产业的最后一块短板该如何补全呢?谁又会成为整个产业的希望呢?
/ 01 /
决定性的4.25%
一套交付给电站的完整光伏组件包括:焊带、光伏玻璃、电池片、胶膜、背板五部分。其中,电池片和光伏玻璃是成本占比较高的部分,胶膜的市场份额要小很多。
光伏胶膜是组件中的一环,约占光伏产业链条总成本的5%,而在光伏胶膜中,核心原材料占比约85%,因此光伏胶膜原材料的占比约为总成本的4.25%。
虽然4.25%的占比并不高,但对于整个光伏组件产品而言,却是意义重大的,甚至是直接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寿命的关键性因素。
光伏电池片是整个组件的功能核心,由硅片制成,相对而言较为脆弱,且封装过程具有不可逆性。一套光伏组件产品的使用寿命直接与电池片的耐用程度相关,因此如何避免电池片长时间平稳运行,就成为决定光伏组件寿命的关键。
一套光伏的运营寿命在25年以上,并长时间在露天环境工作,因此必须对电池片进行适当的保护。在行业中,普遍采用光伏胶膜作为核心辅材,覆盖在电池片上下,与光伏玻璃、背板等辅材在真空环境下通过层压工艺制成整体组件,从而起到保护电池片的作用。
虽然胶膜成本占比很低,但却直接决定光伏组件的发电效率,如果运营期间胶膜发生了变色、龟裂等情况,那么可能会丧失对于电池片的保护,甚至有可能对整个光伏组件造成损坏。
此外,在分布式光伏BIPV场景中,EVA也有着重要的应用,直接将晶硅电池片封装在钢化玻璃中。未来随着BIPV的起量,EVA的需求量也有望进一步增长。
基于此,胶膜的稳定性就显得至关重要,甚至可能影响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