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和中环挑起价格战,光伏玩家们挤在一个窄门上动弹不得
03
纠结的链条
在政策层面,中国对于光伏行业的鼓励与支持从来都是不遗余力的。
根据不完全统计,自2000年以来国内已经陆续推出了100多项产业扶持政策。2021年上半年,几乎每周都有不同层面的利好政策出现。
从无锡尚德时代开始,国家层面就开始将光伏视为未来最重要的清洁能源,各地方政府也大举助力各类光伏企业发展。但如前文所述,经过多年的发展之后,整个行业仍然囿于博弈之中,几大问题都无法顺畅实现突破。
首先就是产业链之间的各个环节难以协同。
光伏组件由电池片、钢化玻璃、EVA薄膜、铝合金边框、接线盒、逆变器等大量部件组成。由于规模优势的存在,导致企业必须进行高度细分的分工,各司其职进行工业化大生产,才能够以最低成本最终组装成为组件,被光伏电站所接受。
这是一种类似于汽车制造的、多个行业高度协同合作的商业模式,有赖于各个环节之间的紧密配合。在2021年的行业发展中,玻璃一度成为限制环节,后期硅料又成为最难以攻破的产能瓶颈。
当这些细分的领域都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的时候,供给弹性最低的硅料成了硅片企业绕不开的难题,并最终演化成全行业都必须面对的梦魇——一系列出于自保目的的涨价,最终缩减了终端对组件的接受度。
另外,是整个行业的过度竞争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以硅片和逆变器为代表的,光伏各个细分行业都是非常典型的制造业,进入门槛不高,相互之间的产品几乎没有差异化。企业之间几乎完全靠规模优势、生产过程的经验累积来进行成本的比拼。最终导致当行业繁荣时,大量外行前来夺食,例如本轮扩张期已经有大量上市公司冲了进来,包括做逆变器的上能电气、做硅片的上机数控等等。
以及,巨量海外业务的存在,让整个行业始终处于产能过剩的边缘状态。
翻看隆基、天合光能等组件业务为主企业的业务数据,可以发现这些企业都有数量非常巨大的海外营收,例如天合光能2021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中,有高达62.94%的境外收入,隆基股份2021年上半年海外业务占比49.18%等等。
这些海外业务占用中国的产能,在中国形成污染排放,最终以成品的形式建设欧洲和美国光伏市场。出于发展考虑,这种现状是可以接受的。
但问题是,当全球范围内都开始追求低碳绿色能源,光伏很有可能将成为各国确保能源安全的重要考虑。在极端情况下,部分欧美国家即便没有成本优势,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也必须设置一部分产能,用以置换从中国进口而来光伏组件。
如果有一天,出口产能因为诸如此类的原因降低,那么势必会造成这些光伏产品回流国内市场,造成国内各类配件、组件产品的过剩。这将是所有投资者都不愿看到的情况。
这条纠结的产业链,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间里仍将纠结下去。只有充分的产能过剩,才能彻底压低组件价格,进而扩大装机量。但问题是,低到尘埃里的盈利能力,恐怕并不是光伏大佬们和投资者们所期待的。
04
写在最后
在行业的一片涨价声中,光伏大佬们的身价不断创出新高。
包括通威刘汉元、隆基李振国、福斯特林建华、阳光电源曹仁贤在内的一众大佬,经过2021年政策鼓励、市场规模扩大、市值大涨之后,身价财富的增长以千亿计。
但另外一方面,国家层面在用全体纳税人的钱为这些大佬的产业进行补贴;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光伏电站电厂,必须以更高的价格去采购组件产品;国有的电网机构必须以更高的难度消纳电力,不断抬高整个电网体系的运营成本。
这种全民所有制买单、私有化的产业链条暴富的模式,是否真的是碳中和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是否符合共同富裕的原则?这将是横在整条产业链头上另一个难以回避的尖锐问题。
本文系巨潮商业评论原创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