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年度盘点 | 新变局,2024年储能十大关键词

2024年是储能行业发展史上重要的篇章。这一年,新型储能被写入我国政府工作报告,让储能迎来了政策加码期,储能企业持续推出新品,企业不断扩张产能,这也让行业发展陷入了低价内卷的困境,加速出海成了新选择……

基于行业发展事实,维科网储能总结出了十个关键词,以标注2024年储能行业发展的历程。

安全至上

安全是要时刻摆在储能第一位的,也是储能行业的重中之重。尤其是2024年在全球出现了多起严重的储能安全事故,因此,“安全至上”也被放在本文第一位。

回顾2024年,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多起严重的储能安全事故。从2024年初的1月2日,Recyclus Group旗下位于Wolverhampton的LiBatt电池回收厂发生爆炸和火灾;到年中时的5月15日,美国加州圣迭戈的Gateway储能电站发生火灾,持续燃烧了五天;一直到2024年的12月28日荷兰蒂尔堡的特斯拉储能系统发生火灾,几乎每个月都有储能安全事故发生。

这些事故不仅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引发了对于储能安全的广泛关注。2024年来,储能温控和消防的推广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

目前市场对于储能温控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积要小且现场安装快捷方便、可维护性强。其次,能够实现多运行模式切换,达到精准温控。第三,要求环保冷媒、低噪声。第四,可以实现PCS液冷、除湿、热泵、自然冷、自动补液。第五,要求低成本、长寿命、高性能以及低运行成本。

基于市场对储能温控的需求,在储能温控领域深耕的钧能GSCOOL,仅用了三年便完成了从启航到绽放的蜕变。在2024年,钧能科技陆续推出和发布了系列工商业户外柜储能温控卧式3kW、5kW、8kW液冷产品(双出水)以及立式8kW液冷产品,引发了市场高度关注。

其中,8kW储能双水路液冷机组主要采用双蒸发器双电子膨胀阀,实现PACK和PCS双温控,出水温度更稳定,温控更精确。而其280mm超薄厚度,小体积,更高制冷量,可抽拉式电控盒,维护更方便。高效变频压缩机+变频水泵,运行节能。压缩机无级调速+风机智能调速,冷量输出与热负荷适时匹配。R134a环保制冷剂,满足RoHS要求。具有掉电记忆功能,提供多种告警、记忆及保护功能。

而应用于大型电力集装箱储能领域的60kW立式储能液冷机组和30kW卧式储能液冷机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440mm超薄厚度在拥有更高制冷量的同时大幅节省了占地面积,让安装调试简单,售后维护便捷。

面对全球市场不断发生的储能安全事故,钧能GSCOOL也在积极拓展国际市场,为储能安全上一道“保险”。钧能GSCOOL拥有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将在欧洲、北美、拉美、澳洲、亚太、中东、非洲等地区建立境外分支机构和服务中心,为全球客户提供快速、高效、优质的服务。

政策加码

今年新型储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后,行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2024年1—7月,储能行业新增发布政策497项,是去年同期1.6倍。政策从发展规划、市场机制、新质生产力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CNESA统计,截至2024年7月,已累计发布约2200余项储能政策。综合来看,2024年的储能政策呈现出覆盖面广、层级高、力度大、注重长效机制建设和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特点。

业内预计,2025年,新型储能行业将继续推出更多重磅的政策,为行业发展保驾护航。

新品迭出

在政策的利好刺激下,2024年储能行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各大企业纷纷推出新品,技术革新与产品迭代速度之快令人瞩目。这一年,储能系统向更大容量、更高效率的方向快速发展,成为行业发展的显著特征。

在储能电芯领域,亿纬储能推出了容量升级至628Ah的mr.big电芯,采用第三代高速叠片技术,能量效率达到96%,进一步提升了储能系统的能量密度和效率。同时,国晟新能源也批量推出了“湖州国晟钠电1号”系列钠离子电芯,并具备1GWh全球钠电池储能系统交付能力,为储能行业提供了新的技术路线选择。

储能变流器方面,华储电气推出了大储交流侧2.5-4MW储能交流一体舱,其优异的散热技术和零散集成的优势,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总体效率与安全性。易能数字则推出了100kW模块化PCS,采用模块化设计,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工商业光储弱电网环境,确保长久稳定运行。

在储能集装箱领域,多家企业推出了具有大容量、液冷技术等特点的产品。例如,力神电池的5MWh液冷集装箱系统、清安储能的Luminary Ultra-5000、科创储能的集中式储能系统产品等,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性能优势,确保储能系统在高能量存储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工商业储能柜方面,力神电池、华储电气、博时新能源等企业纷纷推出了融合高效能源存储和智能控制系统等前沿技术的产品。这些产品不仅具有良好的性能和适应性,还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为工商业用户提供稳定的储能支持。

值得关注的是,2024年储能系统快速向更高、更大容量迈进。6MWh+储能系统的“竞赛”在年中经历了两个小高潮。多家企业纷纷发布了20尺6MWh+储能系统,其中远景能源更是将20尺储能系统容量推向8MWh,成为全球最大的单箱8MWh储能系统。这一趋势表明,储能行业正在向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方向发展。

装机暴增

在政策持续加码和新品不断迭代下,也助推了储能行业装机量的大幅增长。2024年10月31日,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58.52GW/128GWh,较2023年底增长约86%。

政策在容量电价机制、辅助服务市场、峰谷差电价等方面的改革措施,进一步拓宽了储能行业的发展空间。

市场层面的因素也推动了装机量的增长。一方面,随着锂电上游原材料价格的下跌,储能系统的建设成本不断下行。成本的降低极大地提升了储能项目的经济性,从而刺激了装机需求。例如,在成本降低的情况下,一些原本因成本考量而搁置的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或新建更多项目。另一方面,储能项目盈利来源也逐步多元化,通过参与市场化调度或现货市场,储能项目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使得市场投建的积极性大幅提升。

从技术和产能角度来说,储能技术的进步为装机量增长提供了可能。储能电芯容量不断提升,从280Ah到300 + Ah的迭代加速。同时,储能系统冷却技术也在发展,液冷方案逐步替代风冷成为主流,这提高了储能系统的性能。

此外,国内外市场对储能的需求也持续增长。就国内而言,工商业储能备案量明显增加,电网侧储能占比持续提升。而在国际上,美国、欧洲、中东等地区储能市场的快速增长也促使相关企业和项目积极投入,从而带动了全球范围内储能装机量的暴增。

产能扩张

装机量的快速增长,也促进了生产端的产能扩张。国内储能产业链在电池、PCS(功率转换系统)、系统集成和温控系统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具备更强的产能输出能力。

市场需求是推动产能扩张的核心动力。随着全球向可再生能源转型进程的不断推进,风电、光伏等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对电网的稳定性和调节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储能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在交通、工业等领域,储能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这使得储能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从而促使企业扩张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

企业的积极布局也是产能扩张的重要体现。特斯拉、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积极行动,特斯拉的储能产品部署总量大幅增长,比亚迪的储能电池装机量不断攀升。阳光电源、中车株洲所、远景动力等其他企业也纷纷通过签署大额订单、增加产能等方式参与其中。在全球范围内,大范围的出海布局等也反映了企业在产能扩张方面的积极态度。

低价内卷

在材料成本下降、装机量大增以及参与玩家不断扩产背景下,2024年,储能行业陷入了低价内卷的泥沼。

从市场现状来看,储能项目的招投标价格不断创下新低。如内蒙古能源东苏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基地项目中,60MW/120MWh配套储能系统的中标单价仅为0.481元/Wh;青海国能(同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项目中标单价更低至0.4731元/Wh。整个行业,从电芯到系统再到EPC环节,无一不在价格的寒冬之中。电芯的均价大幅下降,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和EPC中标均价同比降幅显著。

这种低价内卷现象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资本的涌入促使产能迅猛扩张。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新型储能项目净增量和全年装机量相比都大幅增加,而市场需求增长相对滞后,供大于求的局面直接引发了激烈竞争。其次,关键原材料碳酸锂价格波动,在上半年价格走低,降低了储能系统的生产成本,为企业降价提供了空间。

然而,低价内卷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一方面,众多企业为了中标,不惜采用极端手段。一些企业故意放出最低价进行“刷脸营销”,甚至存在弄虚作假、偷工减料等行为,严重影响了储能系统的质量和安全。

例如在消防、安全关断器件等方面存在“减配”现象,增加了火灾风险。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盈利空间被大幅压缩,毛利率降至10% - 20%区间,这导致企业在研发、服务保障等方面难以为继,长此以往将阻碍行业的健康发展。

要打破这种低价内卷的局面,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企业应注重技术创新,通过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同时,行业需要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健全相关的标准和监管机制,对恶意低价竞争和质量造假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此外,进一步完善储能的盈利模式,例如拓展储能的多种应用场景和收益渠道也至关重要,这样才能让储能行业从低价内卷的困境中挣脱出来,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加速出海

为了摆脱低价内卷,谋求更好的发展,储能行业呈现出加速出海的态势,中国储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掀起了一阵波澜。

在国际合作方面,成果斐然。远景储能与法国电力公司EDF签约,将为南非带来三个储能项目,提供总计257MW/1028MWh的电池储能系统,南非首个GWh级储能订单由此诞生。阳光电源表现卓越,与菲律宾企业Citicore的合作将提供1.5GWh储能系统及工程支持,成为东南亚最大订单;与英国FidraEnergy的协议涉及4.4GWh储能,刷新欧洲最大储能电站订单记录。

还有诸如华为与菲律宾SP新能源公司签订的4.5GWh储能项目协议,总投资约251.2亿元人民币,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储项目之一。楚能新能源与意大利Cestari开展战略合作,将在意大利建立光伏配储试点,3到5年内有望达成20GWh - 30GWh的储能项目合作规模。瑞浦兰钧和JUNGWOO Group达成合作,欣旺达与澳大利亚Gryphon Energy也签署了相关协议。

储能企业加速出海是多种因素共同驱动的结果。国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战频发,许多企业面临主业增长停滞和亏损的压力。出海成为企业寻求新增长点的必然选择。从国际市场来看,美欧等发达市场具有高价值。

这些地区电力市场化程度高,储能项目能有合理的经济回报,且市场进入壁垒高、利润空间大。国内企业借助产业链优势,可以较低的售价获取更高的毛利率,从而能够分享当地市场增长的红利。中东等新兴市场同样充满机遇,政府积极推动集中式光储项目部署,项目规模庞大,国内企业凭借自身的交付能力和性价比优势可以参与竞争。

然而,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海外市场,需要面对不同的政策法规、文化环境以及标准体系等诸多挑战。但不可否认的是,2024年储能行业的加速出海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它不仅有助于企业在国际舞台上提升竞争力,也将推动全球储能行业的发展迈向新的阶段。

融资提速

不管是产能扩张还是海外经营,都需要大量资金需求。因此,2024年,储能行业融资呈现明显的提速态势。

从融资规模来看,据不完全统计,1 - 9月国内一级市场储能相关领域共发生257起融资事件,其中136起未披露融资金额,121起已披露金额,融资金额超260亿元。

融资轮次方面,明确轮次的235起储能相关企业投融资事件里,166起发生在早期阶段(天使轮、Pre - A轮、A轮、A + 轮等),占比70.64%,这表明大量的资本正在积极参与到储能行业的企业早期发展进程中。

再看细分领域的融资情况,储能系统集成领域发生23起融资,是整个储能产业链中最受资本关注的环节之一。电池材料方面,包含了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等领域共34个融资案例。氢储能领域19起投融资涵盖了制 - 储 - 运 - 加 - 用各环节。此外,电池安全与热管理、能源开发运营、固态电池、钠电池等下一代电池技术等细分领域也都吸引了不同规模的资本注入。

众多企业在这一轮融资热潮中崭露头角。例如中氢新能技术有限公司融资金额最高;阳光新能源、美克生能源等5家企业成为投后估值大于70亿的独角兽企业。

储能行业融资提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储能行业自身发展潜力巨大,随着新能源项目加速落地和政策持续加码,储能装机规模不断增长。另一方面,资本看好储能行业未来的盈利前景,尤其是在长时储能技术发展、储能系统集成方案优化等趋势下,储能企业有机会在市场中获取更多份额,从而推动整个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

当然,融资提速还体现在IPO上市方面,不少企业在A股折戟后,转身选择港交所IPO;更有阳光电源等上市公司选择在海外发行新股募资扩产等。

液流电池

在长时储能方面,液流电池取得了显著发展。

从装机规模来看,2023年中国液流电池储能累计装机约为290MW/1175MWh,2024年上半年新增装机约88MW/360MWh。按照估算,2025年累计装机量将达0.7GW/2.8GWh,2030年达2.6GW/10.5GWh,2035年达5.4GW/21.6GWh,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在项目推进方面,2023年以来国内签约、在建的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已超过40个,并且单体电站规模不断增大,百兆瓦级电站逐渐增多,推动了装机总量的快速上升。

液流电池的产能扩张也令人瞩目。2023年起,国内签约/在建/投运液流电池生产线已超30条,涉及全钒液流电池、铁铬液流电池、锌溴液流电池、锌铁液流电池、水系有机液流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总产能达6GW/年(含爬坡产能),预计到2025年产能有望跃升至30GW/年。众多企业积极布局,如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不同地区布局建设锌铁液流储能电池生产线等。

液流电池在储能领域有着独特的优势。在电池本征安全性、循环寿命、扩充灵活性、环境适应性等多维度体现出优越性。并且相较于其他新型储能技术,更适合长时储能需求。随着风光装机规模扩大和可再生能源渗透率提升,4小时以上的长时储能需求攀升,液流电池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多元发展

液流电池是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的一个缩影。2024年,储能行业在技术和应用场景等方面,均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蓬勃态势。

储能技术类型多元发展。锂电池储能系统效率高、响应快且建设便捷,随着材料和工艺进步,成本不断降低,在电网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系统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价格下降促使新增装机规模大幅提升。液流电池方面,市场渐趋成熟,从过往较短储能时长项目到如今2 - 4小时项目,随着大规模项目落地,发展进一步提速。此外,超级电容器、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也处于不断发展进程中。

储能的应用场景日益多元。在电力领域,为大规模、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提供支撑,保障电网的稳定性。在交通领域,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车载动力电池可成为分布式储能单元。例如南网储能与蔚来能源的合作探索,将换电站作为分布式储能商业应用的案例,通过充放电与电网互动获取收益。工业领域对储能的需求也有所增长,在不同工业场景下储能发挥着稳定生产流程、应对突发情况等作用。建筑领域方面,可利用储能实现建筑的能源自给自足、热量调节等。

从市场格局来看,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工商业储能成为增速最快的分支,由于峰谷价差拉大和锂电池成本下降,其经济性凸显,导致用户侧工商业储能装机量快速增长。户储市场虽降温但规模仍可观。同时,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协同发展也是特点之一。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储能企业的重要目标,欧美、澳大利亚、日本、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都有中国储能企业的身影。

2024年储能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是其适应不同需求、顺应市场和能源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