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新能源公司:批量撤退,及时止损
2024-08-26 15:57
能源圈
关注
随着行业洗牌的加速,跨界新能源正从秀色可餐的“香饽饽”,变成了人人避之的“烫手山芋”,跨界者频撤退,部分厂商已走向重整。
新能源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跨界需谨慎。例如南方黑芝麻、棒杰股份、麦迪科技等企业的“新能源美好愿景”也许幻灭,同时也给其他跨界企业敲响了警钟,业务转型需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跟风。
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项目投资金额达8.0万亿人民币(含中国台湾),同比下降12.9%。其中储能投资总额约为1.6万亿人民币,占比约为20.1%,同比下降40.1%。锂电池、氢能投资也双双下降超20%。仅风电光伏投资呈现小幅增长。
建设新能源项目方面主要包括三种投融资模式:政府主导投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企业自主投资。而如今,开辟新能源业务的“资本玩家”们终于要走向他们该有的结局。
即使是在去年实现投资增长的光伏领域,“追光者”们开始批量撤退。据业内人士表示,跨界者面临退出难题,大企业并购、政府接手都是可能的解决方案,不过尚未看到明晰的解决路径。而那些尚未走到退市、破产等困境的跨界者,不少开始通过终止项目、出售项目来“及时止损”。
原文标题 : 跨界新能源公司:批量撤退,及时止损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最新活动更多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限时免费试用立即申请>> 东集技术AI工业扫描枪&A10DPM工业数据采集终端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2025锂电市场格局及未来研判蓝皮书
-
7.30-8.1预约参观>> 2025WAIE-光伏储能应用大会暨展览会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蔡司工业质量解决方案集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