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3D打印电极研发热情高涨 锂离子电池领域为其最大需求端
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伴随3D打印技术不断进步,我国3D打印电极行业发展态势将持续向好。
3D打印电极指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备出的超级电容器或电池等储能设备电极。与传统电极材料相比,3D打印电极具有能定制、运行成本低、可以减少非活性成分用量等特点,在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电化学传感器、生物医学等领域拥有广阔应用前景。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指能将数字模型转化为实物的快速成型技术,在绿色高端制造业应用较多。国家对于3D打印行业发展高度重视,已出台多项鼓励政策。预计未来一段时间,伴随3D打印技术不断进步,我国3D打印电极行业发展态势将持续向好。
目前,3D打印电极已有多种类型,包括3D打印金属电极、3D打印神经电极、3D打印锂离子电池电极、3D打印电化学水分解电极、3D打印碳微晶格电池电极、3D打印CuFe2O4电极等。3D打印金属电极具有耐高温、强度高、抗腐蚀等特性,适用于精密电子设备制造过程中。未来伴随细分产品应用需求增长,我国3D打印电极市场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扩展。
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9年3D打印电极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显示,3D打印电极主要用于电池制造环节,锂离子电池领域为其最大需求端。近年来,伴随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我国新能源汽车以及消费电子产品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带动锂离子电池产量进一步增长。据国家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2月,我国锂电池总产量超过117GWh,同比增长15%。在此背景下,我国3D打印电极行业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近年来,我国3D打印电极研发热情持续高涨,已获得众多新进展。2023年7月,深圳大学陈张伟教授团队基于电极中锂离子的扩散机制,利用低温直写3D打印技术,成功制备出网格状Li4Ti5O12负极,该电极材料具有负载量大、比容量高等优势,有望应用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领域。未来伴随研究不断深入,3D打印电极行业发展速度有望加快。
新思界行业分析人士表示,3D打印电极作为一种新型电极,在电池制造环节应用前景广阔。未来伴随我国3D打印技术不断进步以及锂离子电池产量提升,3D打印电极商用化进程将有所加快。近年来,我国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不断加大对于3D打印电极的研发投入力度,未来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展。
原文标题 : 【聚焦】3D打印电极研发热情高涨 锂离子电池领域为其最大需求端
最新活动更多
-
5月16日立即参评 >> 【评选启动】维科杯·OFweek(第四届)2025汽车行业年度评选
-
5月21日预约直播>> 【线上直播】全链智联,全域质控:电力与能源行业的质量升级之路
-
即日-6.20立即申报>> 维科杯·OFweek 第十一届太阳能光伏行业年度评选
-
企业参编征集立即参编>> 零碳智造·工商业光储发展蓝皮书
-
限时申报立即申报>> 0Fweek 2025工商业光伏/储能行业榜单
-
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前沿洞察·2025中国新型储能应用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