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轩高科副总经理高鹏:储能产品要物美专业价优,为客户所需
在“双碳”目标实施背景及相关政策支持下,新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建设势在必行。
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大、增长快,从“碳达峰”到“碳中和”的过渡期只有30年,因此极具挑战。
为了加快实现双碳目标,2020~2021年,习主席提出了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总装机容量目标,并表示要构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等也陆续提出,优先发展新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提升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因此,未来5年,“新能源+储能”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新能源配储,可减少弃风弃光提高效益,并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必然是确定性赛道。
11月17日,由中国高科技行业门户OFweek维科网主办,维科网储能承办的“OFweek 2022储能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暨储能行业年度颁奖典礼”在深圳隆重举行。
国轩高科储能事业部副总经理高鹏出席了本次论坛,并发表了《大规模新能源应用中的电池储能关键技术探讨》的主题演讲。
大规模新能源并网的挑战
新能源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电网可调节资源与新能源渗透率持续提升”之间的矛盾必然加剧,对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高鹏指出,这一挑战表现在六个方面。
第一,新能源发电主动支撑能力不足,电力系统在扰动下的电压、频率、功角稳定性恶化,电力系统安全稳定性降低。
第二,新能源发电具有出力波动性和间歇性的特点,无法满足“源随荷动”的实时电量平衡的需求。
第三,新能源大量消纳并网,常规可调节电源占比持续降低,由于新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等特点,电力系统可调节电源必然存在较大缺口。
第四,新能源发电设备多为电流源型特性,新能源无功最大出力小,涉网控制适应性弱,对电力系统电压主动支撑能力不足,存在电压稳定问题。
第五,新能源发电多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联网,无转动惯量且低 新能源发电多通过电力电子变换器联网,无转动惯量且低阻尼,功率波动时频率偏移幅度和速率会增大,振荡风险增加。
第六,由于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大规模新能源并网后,不同时间尺度供需平衡调控难度大幅增加,对电网调节能力和电力电量平衡、大范围资源配置等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能源配储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问题,高鹏表示,储能是实现新型电力系统的灵活性、柔性可控和高效性的必备手段。
未来5年,“新能源+储能”将是新型储能的主要应用场景,政策推动是主要增长动力。 这也是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要求。
新能源配储,可减少弃风弃光提高效益,并改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及间歇性,必然是确定性赛道。
储能消纳新能源的关键技术
针对储能,高鹏还介绍了储能支持清洁能源消纳的关键技术,分别为支持新能源发电外特性重构、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的调节控制、储能系统主动安全及储能电池高安全长寿命。
新能源发电外特性重构方面,以典型光伏发电的外特性曲线为例,新能源配储,可以规避弃电,解决新能源联网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延长供电时间,实现新能源发电的输出功率、输出时间两个维度的优化可调可控。
电池储能系统参与电网的调节控制方面,储能通过变流器并网,基于电池储能载体并采用构网技术实现瞬间自然释放模拟惯量和阻尼,可以支撑电网稳定。
电池储能系统主动安全方面,高鹏介绍到,由于电池本体、外部激源、运行环境、非专业集成等原因,近10年间,公开报道全球共发生50多起储能事故。
因此,专业集成技术、BMS主动安全策略、系统安全策略和全方位消防措施等是实现电池储能系统主动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不过,消防是补救,要提升电池系统的主动安全策略,需尽量规避或减少电池热失控的发生。
国轩高科的储能布局
国轩高科可提供从电芯到解决方案一站式储能产品与技术服务,目前储能主要产品线包括集中式储能产品、户外柜储能产品及户用储能产品等。其中,国轩液冷储能集装箱系统已实现全球GWh级订单。
最后,高鹏对未来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发展作出展望:储能系统柔性构网技术、主动安全技术和高安全长寿命高可靠的储能电池研发是当前关键技术方向;本征安全的固态/半固态储能电池的开发是未来新型储能的应用方向之一,但也要“物美价优”,可实现市场化和规模化。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11.30免费预约申请>>> 燧石技术-红外热成像系列产品试用活动
-
即日-12.5立即观看>> 松下新能源中国布局:锂一次电池新品介绍
-
12月12日预约直播>> 友思特为新能源电池行业聚能的视觉与光电方案
-
即日—12.20点击申报>> 维科杯·OFweek 2024(第三届)储能行业年度评选
-
即日-12.20立即参评>> 维科杯·OFweek 2024锂电行业年度评选
-
限时免费点击下载>> 2024储能产业抢占制高点发展蓝皮书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